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高层声音 >> 深度关注丨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深度关注丨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发布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52次 【字体:

    天津鹏瑞利医院由新加坡鹏瑞利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额约10亿元人民币,拥有500张床位,设置了骨科、眼耳鼻喉等特色科室,是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标志着我国医疗领域对外开放迈出重要一步。图为近日,医护人员在医院一楼大厅自助服务区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挂号机。

                               图为在近期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一个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讲解员在与参观者互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我们来说,机遇存在于中国所有城市”“中国长期保持政局稳定、社会安定”“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近期,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等国际性会议相继举行,众多跨国企业高管表达了继续投资中国的鲜明态度。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近6万家,同比增长9.9%。跨国企业“用脚投票”,证明中国仍是一片充满吸引力的发展热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外资为何坚定地看好中国?如何理解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

  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外资企业与中国发展相互成就,实现了互利共赢

  记者: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外资企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得到了哪些回报?

  张晓涛:外资企业与中国发展相互成就。外资企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和贡献税收,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外资企业普遍得到丰厚回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弥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和技术缺口。所谓储蓄缺口就是当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需求时,利用外资可以弥补这一缺口,外资可以直接用于投资,满足国内的投资需求,投资增长对国民生产增长有乘数效应;外汇缺口就是当出口小于进口,会出现外汇缺口,导致进口必要商品时缺乏外汇,利用外资可以进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品,从而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技术缺口就是外资可以引入先进技术,弥补发展中国家技术上的不足,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效应促进技术水平提升。

  外资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也是获益者。

  聂平香: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动力。外资企业持续深耕中国,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互利共赢,不断发展壮大。

  直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外资企业既是我国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纽带,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拉动作用。数据显示,在华的外资企业贡献了近7%的就业,七分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同时,中国市场也是跨国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美国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排名前200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到其全球总收入的15%。

  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外资企业是中国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推动力。外资企业带动了资本、技术、原材料、产品、服务等跨境流动,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华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在越来越多的高技术领域投资布局,通过技术溢出效益,带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外贸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吸引外商投资,我国电子、通讯、家电等行业在较短时间内具备了融入国际供应链的能力,外贸出口结构逐步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转变、再向机电产品和高级技术产品的转变。2024年,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比重达59.4%,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加速“出海”,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出口增速分别达45.2%、32.8%,其中我国约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都来自外资企业。

  中国以广阔的市场空间、稳定的政策预期、完善的发展环境,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记者:目前外商在华投资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累计设立企业124万家,投资额近3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外资投资兴业的沃土,主要原因有哪些?

  张晓涛: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叠加制度型开放红利,完备产业体系叠加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和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叠加经济发展韧性,我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为跨国公司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与优势依然稳固,在全球供应链的升级和全球价值链重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产业门类齐全,涵盖了从低端消费品到高端技术产品的广泛领域。当前,无论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机电产品还是“新三样”均呈现较强竞争力。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全球市场需求,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推动全球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制度型开放拓展外资发展空间。中国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提升实现系统性改革成效和开放型经济质量。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抓手,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提升我国竞争新优势的同时也给外资带来新动力和新机遇。制造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清零,扩大国际投资规模。建立全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助力服务业外商投资发展。

  聂平香:从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日本商会开展的在华企业商业调查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市场依旧是跨国公司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定的宏观经济增长以及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等都是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并处于需求快速释放的阶段。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4亿人,在世界上规模最大,消费升级动能强劲。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有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创新水平世界领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跃升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同时,中国拥有20余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2023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724.1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中国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次增至2024年的1405人次,排名世界第二。

  人力资本综合优势明显。《中国外商投资指引2024》数据显示,中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高达14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是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记者: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今年以来,《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等相继出台,释放了什么信号?

  张晓涛: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作为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增速、结构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关键增长极,也对全球贸易、投资、供应链、国际合作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了20项政策举措。既有对规则落地执行关注,也有面向未来改革的方略,既包含外资投资领域的不断松绑,也包括一系列投资促进措施与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等保障手段。这些措施降低了外资进入壁垒、制度成本、经营成本,提升了投资便利化,给外资以明确且稳定的市场预期,有利于外资坚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聂平香: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投资机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的4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主要是围绕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两大方面展开的。

  从扩大开放看,主要举措包括:一是重点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如电信、医疗、教育、生物医药等;二是依托重点平台加大开放力度,包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三是积极拓展开放模式,鼓励和推动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

  从优化环境看,主要从两方面来推进:一是完善各类促进政策,包括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大外资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扩大鼓励类产业范围、便利外资企业在华实施并购投资等;二是做好各类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保障外资企业资金、人员、贸易便利化,推动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以及保障重大和重点外资企业项目落地等。

  记者:《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美国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

  张晓涛:近年来,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的营商环境建设,在市场准入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政策壁垒得到大范围清理,市场活力不断释放。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健全了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外资准入范围大幅放开,管理措施显著简化。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服务创新,外资准入大幅放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保护效果显著。外资营商环境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级政府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外资企业审批业务的连通性和部门协同性。

  聂平香:近年来我国提升营商环境方面的主要举措有:强化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施行,这是我国营商环境领域的首部法规,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大力推进减税降费,等等。

  我国以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国稳外资的重点在于稳高质量外资,下一步将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高质量外资进入;积极引进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高质量外资;为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的高质量外资以及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高质量外资;新形势下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带动的高质量外资形态的进入。

 

附件下载:暂无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