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论深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同基层联系更紧密,面对的矛盾问题也更具体。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作风,尤其是自觉践行信访接待下基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直奔基层、直击矛盾、现场应考,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就推动建立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坚持“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这为基层治理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示范样本。准确把握“信访接待下基层”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的实践内容,对于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有的领导干部听闻“上访”就“色变”。一来怕群众上访到自己门前,担心群众诉求不好解决甚至惹来麻烦,于是推三阻四、避而不见;二来怕群众上访到上级部门,担心影响本地区形象,于是下大力气“防访”、把功夫下错了地方。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愈演愈烈,更容易激化矛盾,形成恶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怕群众,群众都是讲道理的。领导干部下访,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这样才能取信于民。”群众之所以上访,就是因为有困难、有问题要解决,找政府、找领导是因为相信政府和领导能够秉公办事、提供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地方时,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问题,深受群众称赞。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充分彰显为民情怀、务实作风、担当精神,充分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群众观念。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主要对象,基层干部也要牢固树立正确群众观,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下最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进村入户更知晓群众需求,走进车间进一步了解企业难处,推“百家门”、端“大碗茶”,同人民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奔着群众的急难问题和强烈呼声而去,聆听群众直抒胸臆,访出实情才能真正帮助解决问题。要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推动干部多下访,从而实现群众少上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解决,实现群众“事心双解”,赢得群众支持理解。干部“下访”既要带着深厚感情,也要采取“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深化综合治理,多方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回应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干部“下访”不能“心血来潮”、搞“运动式”那一套,要通过主题教育,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工作常态。党员干部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来守护民心,以人民情怀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附件下载:暂无下载地址
相关文章
- 12-19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夯实廉政思想根基
- 12-09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
- 11-19评论 | 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
- 11-08“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纪实
- 11-04纪检监察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 11-04坚持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
- 11-04《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11-04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纠治加重基层负担问题 松绑减负提效能
- 11-04凝聚改革合力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丽篇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侧记
- 11-04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