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合理怀疑”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包括职务犯罪案件在内的刑事案件调查或侦查终结、提起公诉、作出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之一。笔者就职务犯罪案件调查中如何理解和把握该标准略陈管见,以抛砖引玉。 关于“排除合理怀疑”的相关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侦查终结、提起公诉、作出有罪判决一...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强化监督 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曹溢 日前,南开大学纪检监察机构与学科办、“双一流”办有关负责同志,就学科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进行面对面沟通,督促加强对相关学科建设情况的动态监测,推进交叉学科建...
(美术设计 李芸 || 文字及音频 邢婷婷)
谢某某为华东地区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城区刑警队原队长,负责辖区内刑事案件的报警受理、立案侦破和涉案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取证、组织追逃等工作。 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谢某某违反规定,擅自决定以单位名义从未上缴财政账户的罚没款中支出25万余元,以绩效考核费、节假日值班费等名目发放给刑警队工作人员,其中谢某某...
扭住责任这个关键,构建相互协作、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聚焦责任落实,保障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落实落地,推动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责任传导闭环链,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各基层乡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
在查办涉及村干部的案件中,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认定,直接影响村干部的主体身份和行为性质,进而影响罪与非罪或者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实务中,因认识存在分歧,村干部的身份认定已经成为基层案件办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相关规定,对该问题予以分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规...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增大,高校后勤采购费用和支出日益增长。同时,其中也滋生一些腐败问题。有的高校领导干部安排后勤人员从指定的第三方采购物资,从产品的角度看,有的采购的产品并无实际需求,购买后长期闲置,有的产品采购价明显高于市场价,造成国有资产遭受损失;从产品销售的第三方角度看,有的是高校领导干部的朋友,其间存在利益输送,有的是特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文暂用法律术语揭发型立功概括之。根据监察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职务违法犯罪的涉案人员揭发有关被调查人职务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调...
专项整治是集中力量纠治行业领域顽瘴痼疾的重要抓手。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突破,努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聚焦“关键少数”,压紧压实专项整治主体...
实践中,存在国家工作人员假借合法民商事活动之名收受贿赂的现象,如以“合作”开办企业、投资项目的名义收受贿赂。笔者在实践中遇到这样一起案例。2020年1月,某镇镇长林某利用职务之便将辖区便民中心改造项目发包给其子林小某、杨某(林小某朋友)共同实施,并约定“利润平分”。项目...
(美术设计 李芸 || 文字及音频 邢婷婷)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与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发生明显有利于对方的购销活动,或向亲友采购不合格商品,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实践中,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亲友非法牟利的行为,除了可能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之外,还可能涉嫌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是监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的常见罪名,挪用公款行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笔者在实践中遇到多起公职人员将公款挪用后用于帮助他人完成揽储任务的案例,该行为兼具违反廉洁纪律、国家法律法规的特点,给精准定性处理带来一定困扰。其中有这样一起案例。2020年5月,A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征地拆迁补偿款500万元存入该镇工作人员石某个人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喻大伟 “这两笔报销金额较大,请提供相应财务凭证。”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电网公司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在国家电网公司所属某单位开展“四不两直”下沉监督检查,这是该纪检监察组今年下沉的第22家单位。“出发前,我们紧扣被监督...